感官诊断是直接通过人的感觉器官去检查、齿轮泵识别和判断设备在运行中出现故障的部位、现象和性质,然后由大脑做出判断和处理的一种方法。这与我国传统疾病诊断时的“望闻问切、辨证施治”一致,也是通过维修人员的眼、耳、鼻和手的直接感觉,加上对设备运行情况的调查询问和综合分析,达到对设备状况和故障情况做出准确判断的目的 感官诊断的实用效果如何,完全取决于检查者个人的技术素质和实际经验。应用这一诊断技术不仅要不断积累实际经验,还要注意学习他人的经验,才能有所成效。感官诊断的方法如下。 (1)询问 问清操作人员故障是突发的、渐发的,还是修理后产生的。通常可向操作者了解下述情况。 ①液压设备有哪些异常现象,故障部位以及故障发生的经过等。 ②故障前后加工的产品质量有何变化。 ③维护保养及修理情况如何。 ④使用中是否违规操作,油液的更换情况等。 (2)视觉诊断一眼睛看 ①观察油箱内工作油有无气泡和变色l<净浊、变黑等)现象,液压设备的噪声、振动和爬行常与油中有大量气泡有关。 ②观察密封部位、管接头、液压元件各安装接合面等处的漏油情况,结合观察压力表指针在工作过程中的振摆、掉压以及压力调不上去等情况,可查明密封破损、管路松动以及高低压腔串腔等不正常现象。 ③观察加工的工件质量状况并进行分析,观察设备有无抖动、爬行和运行不均匀等现象,并查出产生故障的原因。 ④观察故障部位及损伤情况,往往能对故障原因作出判断。 (3)听觉诊断一用耳朵听 正常的设备运转声响有一定的节奏并保持持续的稳定。因此,从实践中积累,熟悉和掌握这些正常的节奏,就能准确判断液压设备是否运转正常,同时根据节奏变化的情况以及不正常声音产生的部位可分析确定故障发生的部位和损伤情况。举例如下。 ①高音刺耳的啸叫声通常是吸进空气,如果有汽蚀声,可能是滤油器被污物堵塞,液压泵吸油管松动,密封破损或漏装,或者油箱油面太低及液压油劣化变质、有污物、消泡性能降低等。 ②“嘶嘶”声或“哗哗”声为排油口或泄漏处存在较严重的漏油、漏气现象。 ③“哒哒”声表示交流电磁阀的电磁铁吸合不良,可能是电磁铁内可动铁芯与固定铁芯之间有油漆片等污物阻隔,或者是推杆过长。 ④粗沉的噪声往往是液压泵或液压缸过载而产生的。 ,⑤液压泵“喳喳”或“咯咯”声,往往是泵轴承损坏以及泵轴严重磨损、吸进空气所产生。 ⑥尖而短的摩擦声往往是两个接触面干摩擦产生的,也有可能是该部位拉伤。 ⑦冲击声音低而沉闷,常是油缸内有螺钉松动或有异物碰击等。 (4)味觉诊断一鼻子闻 检查者依靠嗅觉辨别有无异常气味可判断电气元件有无绝缘破损、短路等故障,还可判断油箱内有无蚁、蝇等腐烂物。 (5)触觉诊断一用手摸 利用灵敏的手指触觉,检查是否发生振动、冲击及油温升、油缸爬行等故障。举例如下。 ①用令笋摸泵壳或液压油,根据冷热程度判断是否液压系统有异常温升并判明温升原因和升温部位。 ②用手摸运动部件和管子等有无振动。手感振动异常,可判断如“电机—泵”系统等回转部件安装平衡不好,紧固螺钉松动,系统内有气体等。 ③用手摸油缸慢速运行时,手感其有一跳一停现象,则证明爬行。 (6)第六感官一灵感与意念 长期从事液压工作的人员,具有丰富的专业技术知识和实践经验,并且勤于思考,勇于实践,善于总结,在处理故障方面往往可达到炉火纯青、运用自如的地步,经常是“手到病除”。这并非是“意念”、“灵感”或特异功能,而是“熟能生巧”。肯钻研、事业心强的维修人员通过努力都可以做到这一点。 应该指出,故障晶基官诊断具有简便快速等独特优点,但它与现代诊断技术相比,受皂攀三的技术素质和实际经验制约,否则可能误诊或者难以确切诊断。因此,在实施故障感官诊断的同时,要与其他诊断方法结合起来 3.怎样用对换诊断方法排除故障? 这种方法是采用换上从库房新购置的液压元件,,或将其他设备上同型号的正常液压元件,与怀疑有毛病的元件进行替换检查。如果故障被排除,则证明故障出在该液压元件上。这种对换诊断法简单易行,但须判断准确,且要备有相应的液压元件。 4.什么是仪器诊断法 仪器诊断法是采用专门的液压系统故障检测仪器来诊断故障,仪器能够对液压故障作定量的监测。国内外有许多专用的便携式液压系统故障检测仪,测量流量、压力和温度,并能测量泵和马达的转速。 在一般的现场检测中,由于流量的检测比较困难,加之液压系统的故障往往又都表现为压力不足,因此在现场检测中,更多地是采用检测系统压力的方法。 5.什么是液压系统的电脑诊断? 随着机电液一体化在工程机械上的广泛应用,单一的压力测试已不能满足现场检测的需要,现在越来越多的液压机械上均配备有电脑,能对部分故障进行自诊断,并在显示屏显示出来,可根据显示去排除故障。
|